找到相关内容376篇,用时4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普贤精神与上海佛教

    对于十方世界的种种众生,都随顺其意而转,作种种事奉和供养。最后将以上功德普遍@向于一切众生,以完成佛果之愿。   在以上的种种行愿中,除了礼敬、称赞、供养诸佛外,要数“随顺众生”这一行愿对我们这些凡夫众生的佛教徒关系最为密切了。因为据我个人的体会,“随顺众生”这一行愿,也就是利乐有情、普利人群的意思。《普贤菩萨行愿品》中教导我们:对于一切众生,不论...

    真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5062794.html
  • 什么是四依法?

    有请,是韦提希夫人请求才讲的,是随顺众生而讲的。《阿弥陀经》是随佛的本怀而讲的,当然《阿弥陀经》是“了义”了。“了义”怎么讲呢?“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所修的,是杂善、杂行,是“少善根福德...;要门是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请求讲的,随顺众生的根机,是调化的方便。所以,《观经疏》讲:“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请求,讲净土要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41581751.html
  • 出家之真谛为何

    随顺众生之心意,循循善诱,引导其步入正法,虽身在五浊恶世,但心常在禅定之中,而远离一切过失。   总而言之,学佛修道者若欲成就佛道,必须发心出烦恼家、轮回家与三界火宅家,最好要身心皆出家,至少也...众生,功德与利益方能圆满归向他;出家者不执着而超越出家之定义,方能远离六十二种邪见,进入智者方能感受到,圣者所追求目标之不生不灭永恒世界;出家者要降伏各式各样之妖魔鬼怪,救度五道众生,证得清净五眼(肉眼...

    果前

    |出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1239213095.html
  • 西安大兴善寺举行韩国东惺法师绘达摩画像碑揭幕式

    韩国东惺法师绘达摩画像碑 西安大兴善寺方丈界明长老、韩国东惺法师 揭幕式现场 大众合影  西安大兴善寺报道,佛历2550年2月8日(2006年3月7日)佛出家日之际,西安大兴善寺举行韩国东惺法师绘达摩画像碑揭幕式。 揭幕式缘起中说,证得无上正觉的释迦佛随顺众生的根机应机说法,用以心传心给摩诃迦叶传授涅磐妙心,而此举传灯为菩提达摩开成禅宗之花。所谓禅是解开八万四千种烦恼,...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韩国|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3/1814093267.html
  • 素食长养慈悲

    在那里终日奔忙,起惑、造业、受苦,菩萨为其生起慈悲心,缘于法空之理,随顺众生,与乐拔苦,就叫法缘慈悲。第三种‘无缘慈悲’,这种慈悲,惟独诸佛才有,佛已究竟证得诸法实相,生相无明都断了,故心无所缘。但是...大慈大悲,即同如来。    涅槃经和大智度论等都说慈悲有三种:第一种叫‘众生缘慈悲’。这是在凡夫地修道之人发的慈悲心,因为是凡夫,他对众生相没有空掉,看见众生在受苦不知苦,反而以苦为乐,重造苦因,将来...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2322914205.html
  • 受鬼神附体危害 应视为最大恩人

    可随心所欲地享用。即使我今生中世出世间一无所成,那也无所谓,只要我的身体能偿还你们的债务就可以了。”   就菩提的因来讲,众生和佛陀完全等同,如果恭敬佛陀而不恭敬众生,那实在是没有道理。《修心七要》中云:“于众修大恩。”众生是我们修行的来源,也是一切成就的根本,应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大恩人。《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中,随顺众生这一愿中也说:应把所有的众生看作父母、师长、阿罗汉,乃至佛陀来...

    索达吉堪布 宣讲

    |降魔|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13534318991.html
  • 以自利心专求殊胜对境布施是高级乞丐的做法

    欢喜呢?   答:不必有此顾虑。《普贤行愿品》说:“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初学者也需要借助这种执著令心趣入善行。有了功德的观念,自然会判别功德的胜劣、大小、暂时究竟等;有了这种分别,人们自然一心追求更大、更究竟的功德。暂时来说,这也很合理。   之所以会舍弃贫贱众生,而...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布施|慈悲|供养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23023224533.html
  • 《九卷》看点五:101岁佛门泰斗为此慈悲加持

    济世的义举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感动。 “加持“者,原为梵文译音,意为互相加入,彼此摄持。后转为加护之义。佛教认为,如来以大悲大智随顺众生、佑助众生,称为加;而众生受持其大慈悲,则称持。此一解释,与‘... 万物皆本缘法,但缘却非求而可得。本次功夫诗《九卷》便有幸得此一善缘,5月正在北京弘法的一百零一岁的本焕法师,在得知以“让众生欢喜修行”为主题的功夫诗·《九卷》即将于2008年6月开启...

    佚名

    |看点|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6/08375425420.html
  • 略论明心见性(二)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 经过详细讨论明心见性的意义,我们深切知道它关系佛教至钜。如果佛教徒都来奉行弘扬,加以提倡,佛教即能昌盛兴隆。反是,佛教即将奄奄一息,一蹶不振。因为一个宗教兴亡盛衰,系于它的精神实质如何,如果只有形貌,而无精髓内容,这个宗教一定渐趋衰亡。明心见性是佛教的总纲,精髓所在;故一切宗派,任何法门无不环绕它而善巧方便地随顺众生不同的习性与各别的根器,建立多种多样的修习方法,...

    元音老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2642420.html
  • 瑜伽菩萨戒之护僧制问题

    不如法摄众戒、第四十条不随顺众生戒、第四十一条不随喜功德戒。换句话说,根据僧制的规定,如果有人被僧团作了呵责、摈、不见罪举、遮不至白衣家、覆钵、破僧等六种羯磨,那么僧团中任何一人都要遵守此规定,甚至白衣...还更好地维护了摄善法戒。就摄众生戒而言,《摄抉择分》中提到,当菩萨勤修摄众生戒时,应当仔细观察六种摄受内涵,即自、他、法盛、法衰、财盛、财衰,凡是导致自己法衰的行为,即使能够导致他人财盛或者法盛,也不...

    耀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1953344.html